-
全英教学贡献奖|潘三强——希望成就梦想,卓越源自坚持
2004年潘三强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潘三强 ·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学科管理中心主任 · 第15、16届中国解剖学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解剖学会第12届、13届常务理事 · 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第六届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 · 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第一届全英授课优秀教师1994年,刚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完成硕士学业的潘三强,来到了暨南大学,从此开启一段医学的育人之路。任教之余,潘三强老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都留下了自己勤学的身影,并在美国新泽西医科与齿科大学进行为期一年有余的访学。二十余年教学生涯,他主编中英文教材3部,参编各类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并获得暨南大学优秀教师、暨南大学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一路走来,从助教做起,晋升到讲师、副教授,到如今的教授,这些成就是他杰出贡献的最佳佐证。加入全英教学队伍2001年,国际学院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国际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国际化的临床医学除了需要教师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对其英语能力有所要
2021/10/27
-
第四届全英语授课优秀教师奖|高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
高丽Lily高丽,英国卡迪夫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拉夫堡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专业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与社会、媒介文化、网络传播等。 SHAPE \* MERGEFORMAT 加入国际新闻教学团队高丽老师一直对英语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的经历,不仅让她提升了英语能力,更令她开拓视野,了解了更为多元的文化——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包容的态度待人处事。留学英国六年,博士毕业后入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时,高丽老师起初并不知道国际学院开设了国际新闻专业,随后在郑越老师的引荐之下加入该专业的教学团队。正是这一机会,让她更好地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同时能够将自身的英语特长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为全英教学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不断精进教学工作全英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全方面的,英语仅仅是其中之一,此外的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多维视野、待人处事等一样都不能少。在国际新闻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高丽老师更是感受到了教学相长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从刚开始用英语授课的紧张,到如今站在讲台上的从容不
2021/10/27
-
第四届全英语授课优秀教师奖|高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
高丽Lily高丽,英国卡迪夫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拉夫堡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专业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与社会、媒介文化、网络传播等。 SHAPE \* MERGEFORMAT 加入国际新闻教学团队高丽老师一直对英语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的经历,不仅让她提升了英语能力,更令她开拓视野,了解了更为多元的文化——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包容的态度待人处事。留学英国六年,博士毕业后入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时,高丽老师起初并不知道国际学院开设了国际新闻专业,随后在郑越老师的引荐之下加入该专业的教学团队。正是这一机会,让她更好地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同时能够将自身的英语特长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为全英教学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不断精进教学工作全英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全方面的,英语仅仅是其中之一,此外的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多维视野、待人处事等一样都不能少。在国际新闻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高丽老师更是感受到了教学相长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从刚开始用英语授课的紧张,到如今站在讲台上的从容不
2021/10/27
-
国际学院召开全英语教学督导组学期初工作会议
9月30日,国际学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全英语教学督导组期初工作会议在石牌校区第二文科楼316举行。国际学院副院长汪勇、督导组组长唐书泽、督导组成员张森文、黎平海、潘三强及国际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督导组首先听取了学院教科办学期初工作总结汇报。汪勇副院长对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做了梳理,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教科办工作思路和方向。督导组对学院教科办自开学以来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成绩做出了肯定,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挑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唐书泽组长对本学期督导工作做了详尽具体的安排,并强调督导组应遵守《国际学院全英语教学督导组工作规程》稳健有序开展工作,加强督导工作规范。同时,他指出学院督导组的工作重点仍应该立足于协助学院发现并解决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全英语教学质量。各位督导成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尤其针对目前疫情下全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提议。本学期期初督导工作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顺利结束,各项工作将按照本次会议中的安排一一落实。(文/孙绮芸、蒙晨 图片/蒙晨 审核/汪勇)
2021/10/11
-
国际学院召开全英语教学督导组学期初工作会议
9月30日,国际学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全英语教学督导组期初工作会议在石牌校区第二文科楼316举行。国际学院副院长汪勇、督导组组长唐书泽、督导组成员张森文、黎平海、潘三强及国际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室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督导组首先听取了学院教科办学期初工作总结汇报。汪勇副院长对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做了梳理,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教科办工作思路和方向。督导组对学院教科办自开学以来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成绩做出了肯定,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挑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唐书泽组长对本学期督导工作做了详尽具体的安排,并强调督导组应遵守《国际学院全英语教学督导组工作规程》稳健有序开展工作,加强督导工作规范。同时,他指出学院督导组的工作重点仍应该立足于协助学院发现并解决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全英语教学质量。各位督导成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尤其针对目前疫情下全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提议。本学期期初督导工作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顺利结束,各项工作将按照本次会议中的安排一一落实。(文/孙绮芸、蒙晨 图片/蒙晨 审核/汪勇)
2021/10/11
-
中秋浓情暖人心,同心廿载展未来
2021年9月17日下午,国际学院在第二文科楼310举办主题为“中秋浓情暖人心,同心廿载展未来”的中秋庆祝会暨教职工集体生日会,邀请国际学院外教一同欢庆中秋佳节,并为下半年出生的教职工庆祝集体生日。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邓永忠主持,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于沛、党委副书记刘明和副院长汪勇出席,学院在职教职工2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邓永忠书记代表学院工会祝愿全体教职工及家人中秋节快乐并为下半年生日的教职工送上美好的生日祝福,感谢大家对工会工作的大力支持。邓永忠书记与于沛院长代表生日教职工切蛋糕。教职工们一起围着蛋糕,欢唱生日祝福歌,一同许愿,气氛温馨美好。生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日子,而集体生日又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添上了浓清暖意。作为定期举行的工会活动之一,集体生日会让每位教职工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亲情,营造了和谐美好的学院氛围。 邓书记在致辞中还表示,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又是国际学院创立二十周年。邓书记勉励大家不忘初心,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即将在九月底举行的院庆大会,共同努力,继续为国际学院的发展不懈努力。
2021/10/08
-
努力奋斗,不负韶华|国际学院思政第一课
9月29日下午,国际学院院长于沛教授在富力教学楼A103教室给学院石牌校区2021级新生讲了以“努力奋斗,不负韶华”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同学们认真听讲于沛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融合式”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国际学院,相信大家未来会感受到学院“管理融合、生源融合、师资融合、课程融合、质量融合以及文化融合”发展平台的优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于沛说道,“我相信,在这里同学们一定会拥有一段充实而又充满意义的大学时光。” 接着,于沛从“勿忘理事,牢记使命”、“学习思想、筑牢理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三个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富有感染力的第一课。勿忘历史,牢记使命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同学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红军战士们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从南方地区转移至西北地区,保留了革命的火种,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甘肃会宁会师。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
2021/09/30
-
同心廿载五洲声教融为美,逐梦未来四海扬帆创为先
金秋时节,暨南园花团锦簇。9月25日下午,国际学院建院20周年大会暨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国际学院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在石牌校区惠全楼多功能厅举行,洪岸副校长出席大会并致辞。学校相关部处及全英语教学专业领导、各地校友会、兄弟学院校友联谊会的代表、优秀全英语授课教师代表和石牌校区2021级新生参加了线下大会。同时,大会在番禺校区设立分会场,广大师生和全球校友们观看线上直播,相聚云端,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大会由学院党委邓永忠书记主持。大会现场在致辞中,洪岸高度肯定国际学院20年来在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所做出的贡献,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的最佳缩影。国际学院的校友尤其具备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理解多元文化,愿意并善于跨文化沟通交流和合作,是暨南大学校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希望国际学院校友联谊会成为校友们分享成功与喜悦、传递情谊和价值的开放平台,成为校友们精神寄托的家园。洪岸寄语2021级的新生们,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既要有反躬自省的勇气,更要有海纳百川的格局,还要有敢闯敢试的激情和无惧诱惑的笃定,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心怀天下的优秀人
2021/09/28
-
全英教学贡献奖 | 郑越——培养更多符合国际新闻实践的人才
郑越Ellen郑越,英国卡迪夫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大学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新媒体技术与传播。于2014年全程参与创办全英教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并作出突出贡献。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Journalism■成立全英教学新闻专业依托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学院的优质资源,2014年,郑越全程参与创办实行全英教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并作出突出贡献,现为该专业联系人。国际学院最年轻的专业成立迄今,已经有28位专任教师及兼职教授,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英语、通晓新闻传播理论、掌握媒介传播技能、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国际新闻传播实践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专业成立至今,让郑越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迅速成长的学生们和辛勤付出的中外专业教师们。经过四年专业熏陶和英语语言强化训练,来自海内外的学生从刚进校园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具有全球思维、专业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学生们不仅拥有优良的学风和班风,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校级优秀学
2021/09/14
-
全英教学贡献奖 | 郑越——培养更多符合国际新闻实践的人才
郑越Ellen郑越,英国卡迪夫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大学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新媒体技术与传播。于2014年全程参与创办全英教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并作出突出贡献。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Journalism■成立全英教学新闻专业依托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学院的优质资源,2014年,郑越全程参与创办实行全英教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并作出突出贡献,现为该专业联系人。国际学院最年轻的专业成立迄今,已经有28位专任教师及兼职教授,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英语、通晓新闻传播理论、掌握媒介传播技能、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国际新闻传播实践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专业成立至今,让郑越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迅速成长的学生们和辛勤付出的中外专业教师们。经过四年专业熏陶和英语语言强化训练,来自海内外的学生从刚进校园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具有全球思维、专业素质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学生们不仅拥有优良的学风和班风,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校级优秀学
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