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

搜索

X
English
EN

—

首页  学院动态
  • 08
    2021/11

    全英语教学贡献奖|吴希阳——拥抱全英教学机遇,找准未来发展方向

    吴希阳1988年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完成了本科学业,毕业后的他,愈发坚定了自己从事食品微生物领域工作的信念。于是,他在1995年前往新西兰,开始了12年的国外留学工作生涯。这12年间,吴希阳先后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两国的农业研究所进行工作与研究。2007年,吴希阳教授应聘暨南大学,曾先后担任理工学院食品系主任和国际学院副院长,现为食品系教授、中国-新西兰食品安全与营养联合中心主任。

    2021/11/08

  • 05
    2021/11

    喜报!汪勇教授创新团队参与项目 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汪勇教授团队参与的“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汪勇领导的暨南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创新团队,致力于食品油脂生物加工与功能油脂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在酶法催化制备健康型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基料油及甘油二酯等功能油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次获奖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氢化油脂相关基础理论、加工技术和核心装备设计制造的研发工作,完善了非氢化专用油脂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了核心加工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实现了系列非氢化专用油脂产品的创新制造,制订了系列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全面推动了我国相关加工食品的升级换代和健康化,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5大奖项之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对各领域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重大科技工作突破的国家级认证,代表了我国科研发展前沿的水平和方向,是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最高褒奖。祝贺暨南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创新团队!祝贺汪勇教授!

    2021/11/05

  • 03
    2021/11

    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前往番禺校区集中听课

    2021年10月26日,国际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成员唐书泽教授、张森文教授和潘三强教授来到番禺校区集中听课。在组长唐书泽教授的带领下,督导进入课堂,对学院番禺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的18门课程进行了督导听课工作。本学期督导听课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教师全英语授课的教学内容与质量和学生课堂表现。督导们不仅进入线下课堂,而且进入了线上课堂集中听课,深入了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实行以来的线上教学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次是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自2020年开展番禺校区集中听课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听课,对引导和推动全英语授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蒙晨图/唐书泽审核/孙绮芸终审/汪勇)

    2021/11/03

  • 03
    2021/11

    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前往番禺校区集中听课

    2021年10月26日,国际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成员唐书泽教授、张森文教授和潘三强教授来到番禺校区集中听课。在组长唐书泽教授的带领下,督导进入课堂,对学院番禺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的18门课程进行了督导听课工作。本学期督导听课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教师全英语授课的教学内容与质量和学生课堂表现。督导们不仅进入线下课堂,而且进入了线上课堂集中听课,深入了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实行以来的线上教学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次是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自2020年开展番禺校区集中听课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听课,对引导和推动全英语授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蒙晨图/唐书泽审核/孙绮芸终审/汪勇)

    2021/11/03

  • 28
    2021/10

    学术导师制|王超——以学科知识为桥梁,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在国际学院的积极推动下,已于2021年起全面开始实施。王超,副教授/博士,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工程专业(FSE)/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QS)学术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果蔬非热加工技术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主持科研项目8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的奖项有:1、2020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2、2021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3、暨南大学优秀创业指导老师。王超老师自加入暨南大学以来,就一直在国际学院食品与质量安全专业开展全英文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教授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食品生物学(Food Biochemistry)等课程。她非常热爱教学与科

    2021/10/28

  • 28
    2021/10

    学术导师制|王超——以学科知识为桥梁,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在国际学院的积极推动下,已于2021年起全面开始实施。王超,副教授/博士,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工程专业(FSE)/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QS)学术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果蔬非热加工技术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主持科研项目8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的奖项有:1、2020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2、2021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3、暨南大学优秀创业指导老师。王超老师自加入暨南大学以来,就一直在国际学院食品与质量安全专业开展全英文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教授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食品生物学(Food Biochemistry)等课程。她非常热爱教学与科

    2021/10/28

  • 28
    2021/10

    如何组织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Timothy D. Wilson教授讲座回顾

    2021年10月21日上午,国际学院全英语授课教师俱乐部举办了主题为“How To Organize An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的讲座,主讲人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Timothy D. Wilson。讲座在石牌校区第二文科楼316举行,由潘三强教授主持。国际学院师生和全英语授课教师俱乐部教师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讲座。讲座中,Wilson教授和观众分享了自己多年牙科学教学实践的经验,他认为面向大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教学法(Pedagogy)和成人教育学(Andragogy)的结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Wilson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详尽地介绍了如何将“目标驱动教学”和“布鲁姆分类学”(Bloom’s Taxonomy)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他将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分为“The Must to Know”、“The Need to Know” 和“The Nice to Know”三个层次,通过不断创建场景,循序渐进并有意识地不断向学生重复三类知识,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加以运用和创新。在互动环

    2021/10/28

  • 28
    2021/10

    致知讲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张凡Dr. Zhang Fan has completed her Ph.D. in Psychology a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and her Master degree at Peki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 has been broadly focused on stress cop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individual and dyadic health. He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under stress has gained her an international Dissertation Award from 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

    2021/10/28

  • 28
    2021/10

    致知讲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张凡Dr. Zhang Fan has completed her Ph.D. in Psychology a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and her Master degree at Peki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 has been broadly focused on stress cop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individual and dyadic health. He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under stress has gained her an international Dissertation Award from 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

    2021/10/28

  • 27
    2021/10

    全英教学贡献奖|潘三强——希望成就梦想,卓越源自坚持

    2004年潘三强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潘三强 ·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学科管理中心主任 · 第15、16届中国解剖学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解剖学会第12届、13届常务理事 · 广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 第六届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 · 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第一届全英授课优秀教师1994年,刚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完成硕士学业的潘三强,来到了暨南大学,从此开启一段医学的育人之路。任教之余,潘三强老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都留下了自己勤学的身影,并在美国新泽西医科与齿科大学进行为期一年有余的访学。二十余年教学生涯,他主编中英文教材3部,参编各类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并获得暨南大学优秀教师、暨南大学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一路走来,从助教做起,晋升到讲师、副教授,到如今的教授,这些成就是他杰出贡献的最佳佐证。加入全英教学队伍2001年,国际学院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国际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国际化的临床医学除了需要教师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对其英语能力有所要

    2021/10/27

  •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393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0/40 跳转到 
  • 暨南大学主页 >
  • 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
  •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

Copyright © 2015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暨南大学(邮编:510632)

电话:0086-20-85226662

邮箱:ogj@jnu.edu.cn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官方微信二维码

海外社交平台二维码

  • 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架构
    • 师资队伍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会计学(CPA Canada)
      • 药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际新闻与传播
      • 临床医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中国学(硕博)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生信息
    • 国际本科2+2项目
    • 本科生
    • 研究生
      • 中国学(硕士)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中国学(博士)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会计学(CPA Canada)
      • 金融学
      • 药学
      • 临床医学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际新闻与传播
    • 研究生教育
      • 中国学(硕士)
      • 生物与医药(硕士)
      • 中国学(博士)
  • 学生园地
    • 学生动态
    • 校友工作
  • 党建之窗
    • 党建动态
    • 党务公开
  • 国际交流
    • 出国留学2+2项目
    • 国际升学项目
    • 交换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