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全英语授课优秀教师奖|陈影波——深耕本科一线教学,用心教导四海学生
陈影波,于199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随后进入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外科工作。1995年,进入香港大学攻读外科博士学位,200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暨南大学工作。参与全英教学Career In Business陈老师与全英教学结缘得益于他专业的英文背景。在中山医科大学就读本科时,他考入了全英班学习,需要花费数倍于中文班的努力才能完成学业,因此他养成了学习英语的习惯。在华侨医院外科工作期间,作为少数懂英文的外科医生,他常常帮助要到境外开会或发论文的老教授做翻译。而在香港大学读博期间,他处于英文的语言环境,英语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2005年,陈影波老师作为全外科仅有的一个“洋博士”被指派到英文教学的岗位,从此开始专业的外科教学工作,负责全部的外科基础教育:外科总论的理论课和外科总论的技能培训课。深耕本科教学第一线使得陈老师为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所熟知,他教授的外科总论实验课等,课程评估排在前5%,学生们也对课程印象深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Career In Business暨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突出,理想各异,学习能力也有差异,这对需要严谨的外科学习提出了很
2021/11/08
-
全英语教学贡献奖|吴希阳——拥抱全英教学机遇,找准未来发展方向
吴希阳1988年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完成了本科学业,毕业后的他,愈发坚定了自己从事食品微生物领域工作的信念。于是,他在1995年前往新西兰,开始了12年的国外留学工作生涯。这12年间,吴希阳先后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两国的农业研究所进行工作与研究。2007年,吴希阳教授应聘暨南大学,曾先后担任理工学院食品系主任和国际学院副院长,现为食品系教授、中国-新西兰食品安全与营养联合中心主任。
2021/11/08
-
全英语教学贡献奖|吴希阳——拥抱全英教学机遇,找准未来发展方向
吴希阳1988年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完成了本科学业,毕业后的他,愈发坚定了自己从事食品微生物领域工作的信念。于是,他在1995年前往新西兰,开始了12年的国外留学工作生涯。这12年间,吴希阳先后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两国的农业研究所进行工作与研究。2007年,吴希阳教授应聘暨南大学,曾先后担任理工学院食品系主任和国际学院副院长,现为食品系教授、中国-新西兰食品安全与营养联合中心主任。
2021/11/08
-
喜报!汪勇教授创新团队参与项目 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汪勇教授团队参与的“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汪勇领导的暨南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创新团队,致力于食品油脂生物加工与功能油脂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在酶法催化制备健康型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基料油及甘油二酯等功能油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次获奖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氢化油脂相关基础理论、加工技术和核心装备设计制造的研发工作,完善了非氢化专用油脂的基础理论体系,攻克了核心加工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实现了系列非氢化专用油脂产品的创新制造,制订了系列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全面推动了我国相关加工食品的升级换代和健康化,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5大奖项之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对各领域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重大科技工作突破的国家级认证,代表了我国科研发展前沿的水平和方向,是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最高褒奖。祝贺暨南大学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创新团队!祝贺汪勇教授!
2021/11/05
-
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前往番禺校区集中听课
2021年10月26日,国际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成员唐书泽教授、张森文教授和潘三强教授来到番禺校区集中听课。在组长唐书泽教授的带领下,督导进入课堂,对学院番禺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的18门课程进行了督导听课工作。本学期督导听课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教师全英语授课的教学内容与质量和学生课堂表现。督导们不仅进入线下课堂,而且进入了线上课堂集中听课,深入了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实行以来的线上教学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次是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自2020年开展番禺校区集中听课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听课,对引导和推动全英语授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蒙晨图/唐书泽审核/孙绮芸终审/汪勇)
2021/11/03
-
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前往番禺校区集中听课
2021年10月26日,国际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成员唐书泽教授、张森文教授和潘三强教授来到番禺校区集中听课。在组长唐书泽教授的带领下,督导进入课堂,对学院番禺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的18门课程进行了督导听课工作。本学期督导听课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教师全英语授课的教学内容与质量和学生课堂表现。督导们不仅进入线下课堂,而且进入了线上课堂集中听课,深入了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实行以来的线上教学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此次是学院全英语教学质量督导组自2020年开展番禺校区集中听课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听课,对引导和推动全英语授课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蒙晨图/唐书泽审核/孙绮芸终审/汪勇)
2021/11/03
-
学术导师制|王超——以学科知识为桥梁,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在国际学院的积极推动下,已于2021年起全面开始实施。王超,副教授/博士,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工程专业(FSE)/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QS)学术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果蔬非热加工技术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主持科研项目8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的奖项有:1、2020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2、2021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3、暨南大学优秀创业指导老师。王超老师自加入暨南大学以来,就一直在国际学院食品与质量安全专业开展全英文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教授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食品生物学(Food Biochemistry)等课程。她非常热爱教学与科
2021/10/28
-
学术导师制|王超——以学科知识为桥梁,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在国际学院的积极推动下,已于2021年起全面开始实施。王超,副教授/博士,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工程专业(FSE)/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QS)学术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果蔬非热加工技术的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主持科研项目8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的奖项有:1、2020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2、2021年“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银奖3、暨南大学优秀创业指导老师。王超老师自加入暨南大学以来,就一直在国际学院食品与质量安全专业开展全英文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教授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食品生物学(Food Biochemistry)等课程。她非常热爱教学与科
2021/10/28
-
如何组织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Timothy D. Wilson教授讲座回顾
2021年10月21日上午,国际学院全英语授课教师俱乐部举办了主题为“How To Organize An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的讲座,主讲人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Timothy D. Wilson。讲座在石牌校区第二文科楼316举行,由潘三强教授主持。国际学院师生和全英语授课教师俱乐部教师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讲座。讲座中,Wilson教授和观众分享了自己多年牙科学教学实践的经验,他认为面向大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教学法(Pedagogy)和成人教育学(Andragogy)的结合,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Wilson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详尽地介绍了如何将“目标驱动教学”和“布鲁姆分类学”(Bloom’s Taxonomy)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他将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分为“The Must to Know”、“The Need to Know” 和“The Nice to Know”三个层次,通过不断创建场景,循序渐进并有意识地不断向学生重复三类知识,让学生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加以运用和创新。在互动环
2021/10/28
-
致知讲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张凡Dr. Zhang Fan has completed her Ph.D. in Psychology a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and her Master degree at Peki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 has been broadly focused on stress cop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individual and dyadic health. He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under stress has gained her an international Dissertation Award from 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