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第一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月8日中午,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邓永忠在富力教学楼103为国际学院石牌校区的同学们上了一堂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思政课,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邓永忠从讨论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引入,带领同学们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系统地阐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鼓励同学们要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回首过去,筚路蓝缕邓永忠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外国封锁,党领导人民以苏为鉴,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致力于“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先见性、原创性、自主性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等新的内涵,明确了发展的标准以及与执政兴国的关系问题,彻底否定了贫穷落后的、固定僵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为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扫清了思想障碍。经
2023/03/09
-
致知讲堂 | 战“疫”之路,阳康后的个人防控 ——新冠与肠道免疫
吴希阳吴希阳,博士,教授,博导,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中国-新西兰食品安全与营养保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研究方向:肠道菌群相关营养与健康的研究与开发应用。马学军博士,研究员,博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心实验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诊断学领军人才;中国医促会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分子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2020年中国红十字会伊朗新冠援助专家组首位援外专家;2020迪拜世博会防疫保障专家组中方专家;研究方向:病原体核酸检测新技术平台的研发和应用。2023年3月2日下午,暨南大学国际学院致知讲堂邀请马学军博士和吴希阳教授以“战‘疫’之路,阳康后的个人防控——新冠与肠道免疫”为题,为同学们举办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健康知识讲座。马学军博士以科学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防控为主题展开讨论,概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原理、全球及全国疫情形势,新冠病毒检测、疫苗、药物等方面现状。他主张同
2023/03/07
-
新春送温暖 | 国际学院开展新年慰问活动
金虎辞旧,玉兔迎新。学院留校过年的队伍中有众多外籍师生的身影。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邓永忠、副书记刘明和封小龙老师分别在石牌校区与番禺校区开展新年慰问活动,为学院留校的中外师生带去新春祝福与美好祝愿,传递国际学院大家庭的温暖。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留校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新年慰问活动合影领导和老师们向外籍师生们科普了中国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相互分享自家春节的欢乐趣事,让外籍师生也能充分感受中国传统佳节带来的美好节日氛围。外籍师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表现出浓厚兴趣,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现场邓永忠为留校师生送上新年礼包并亲切交谈,询问师生的生活近况与健康情况。邓永忠特别提醒要注意宿舍安全,疫情期间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祝愿留校的中外师生能度过一个平安欢快的假期,以饱满的热情与斗志迎接新的一年。刘明也鼓励同学们在寒假期间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学校资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中外留校师生可加强交流,共迎新春。邓永忠与刘明给留校师生送上新年礼包学院一直热切关注留校师生的假期生活,希望为其带来更多中国年味,营造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氛围,弘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五湖
2023/01/20
-
亦师亦友,赋能成长——导师制优秀学子风采(二)
国际学院自2021年起全面实施并积极推动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项目开展近两年,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科研、竞赛、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听听他们对导师制的心得体会吧!19PHA 张文茜张文茜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导师简介——周海波导师:周海波,教授/博导,国际学院药学专业(PHA)学术导师,现任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药物微纳传感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第四)、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第六)、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第八),并先后入选广东省杰青(2018)、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7)和暨南大学双百英才计划(2019)。2021年初,国际学院导师制开始实施时,张文茜积极报名,加入周海波老师课题组。在这里,周老师一步一步地带他们探索科研的世界。最开始,她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整理和汇报文献,接着开始学习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以及如何运用科研软件处理数据,最后自己上手做实验、做课题。每当她向老师提出困扰已久的问题,周老师就会给予多方面的思
2023/01/12
-
2022年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顺利举行
为促进科学研究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人才,践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国际学院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上召开了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会议专门邀请了国内外在食品、营养、健康、医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包括中山大学凌文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杨杏芬教授、加州浸会大学郑莎莎副教授、以及暨南大学白卫滨教授、赵长鹰副教授、王丽君副教授。会议在线进行了同步直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在线人数观看人数超过了5600人。为促进科学研究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人才,践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国际学院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上召开了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会议专门邀请了国内外在食品、营养、健康、医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包括中山大学凌文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杨杏芬教授、加州浸会大学郑莎莎副教授、以及暨南大学白卫滨教授、赵长鹰副教授、王丽君副教授。会议在线进行了同步直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在线人数观看人数超过了5600人。研讨会由国际学院副院长汪勇教授及专业副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颖副研究员主持,国际学院于沛院长做了致辞,简述了我校国际学
2022/12/28
-
亦师亦友,赋能成长——导师制优秀学子风采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学院自2021年起全面实施并积极推动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项目开展近两年,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科研、竞赛、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听听他们对导师制的心得体会吧!✦吴昕芮 19FQS 吴昕芮省级大创优秀结项论文发表成果导师:李颖,法国博士,长期从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天然产物绿色萃取和增值加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曾任国家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部门技术总监,现任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副研究员/副系主任(主持工作),广东省“扬帆计划”第一核心成员,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等各级“大创”项目共4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A1类16篇);主编Springer英文著作2部《Plant Based “Green Chemistry 2.0”》和《Es
2022/12/15
-
致知讲堂|从黑洞到引力波——广义相对论100年
刘鹏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学系副教授,从事引力物理研究。主持2项国家基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电动力学》、《大学物理》、《相对论基础》等6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获得第二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省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省思政大赛一等奖、省青教赛二等奖等奖项。课程《电动力学》入选省思政示范课堂及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3项校级教改项目。2022年11月17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邀请了理工学院的刘鹏副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了以“从黑洞到引力波——广义相对论100年”为主题的讲座。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座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因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和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2020年,因发现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三位科学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茫茫宇宙神秘而浩瀚,物理学界百余年来都在不断为之探索。刘鹏通过精美的PPT,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同学们科普了许多高深的物理学知识。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同学们不仅概览了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史瓦西解、霍金等著名人物的理论,还通过刘鹏生动的举例,学习
2022/11/21
-
致知讲堂|从黑洞到引力波——广义相对论100年
刘鹏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学系副教授,从事引力物理研究。主持2项国家基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电动力学》、《大学物理》、《相对论基础》等6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获得第二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省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省思政大赛一等奖、省青教赛二等奖等奖项。课程《电动力学》入选省思政示范课堂及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3项校级教改项目。2022年11月17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邀请了理工学院的刘鹏副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了以“从黑洞到引力波——广义相对论100年”为主题的讲座。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座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因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和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2020年,因发现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三位科学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茫茫宇宙神秘而浩瀚,物理学界百余年来都在不断为之探索。刘鹏通过精美的PPT,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同学们科普了许多高深的物理学知识。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同学们不仅概览了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史瓦西解、霍金等著名人物的理论,还通过刘鹏生动的举例,学习
2022/11/21
-
思政融课堂,润物细无声——医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当年我还是一名年轻教师的时候,老一辈教师们认真对待教学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我也希望能够把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给新一代青年教师”。——魏伟11月10日下午,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魏伟副教授给国际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医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以病理生理学课程为例”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国际学院党委党建品牌之全英课程思政系列的第二场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邓永忠主持。邓永忠主持交流会魏伟以自己授课的“病理生理学”为例,从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医学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等几个方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分享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首先,他梳理了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文件和内容,从宏观上解读课程思政的意义。接着,他详细介绍自己对医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他根据医学课程思政的痛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方法和路径,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致力于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方法、有眼光”的医学人才。魏伟副教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从教十余年,魏伟不仅在科研上硕果累累,还在教学上成果斐然,先后获得广东省教学团队、广东省一流课程、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荣誉。他分享道:“育人先育己”,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做一
2022/11/14
-
连接中外,双向融通——谈“跨文化交际(全英)”课程思政
11月3日下午,一场题为“对‘跨文化交际’全英课程设计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的交流会拉开了国际学院党委党建品牌之全英课程思政系列活动的序幕。交流会由国际学院党委书记邓永忠主持。作为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大奖获得者,冷璐副教授以其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吸引了线上线下40多名师生的参与和互动,赢得了一致的赞誉。冷璐从“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什么要做跨文化课程思政?”、“如何做好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计?”三个问题着手,深入浅出地将跨文化能力——课程思政——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贯穿起来,有效激发了与会者的思考和参与。冷璐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的交往能力,拥有该能力的人通常会高度认同本族语文化,有文化根基的自信,会在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中理解外国文化。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有中华根基的全球公民。她指出了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分析了课程从“跨越式”到“融合式”的转变,阐述了课程的认知理解、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教学目标的具体内涵。在教学设计上,冷璐介绍了“思政引领—教学目标—活动设计”的思路,通过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教学案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