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22年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国际学院 发布时间:2022-12-28 点击数:191 字体:

为促进科学研究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人才,践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国际学院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上召开了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会议专门邀请了国内外在食品、营养、健康、医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包括中山大学凌文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杨杏芬教授、加州浸会大学郑莎莎副教授、以及暨南大学白卫滨教授、赵长鹰副教授、王丽君副教授。会议在线进行了同步直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在线人数观看人数超过了5600人。

 

为促进科学研究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人才,践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国际学院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上召开了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会议专门邀请了国内外在食品、营养、健康、医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包括中山大学凌文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杨杏芬教授、加州浸会大学郑莎莎副教授、以及暨南大学白卫滨教授、赵长鹰副教授、王丽君副教授。会议在线进行了同步直播,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在线人数观看人数超过了5600人。

 

 

研讨会由国际学院副院长汪勇教授及专业副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颖副研究员主持,国际学院于沛院长做了致辞,简述了我校国际学院的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及拥有良好的多学科交叉平台,肯定了全英食品专业所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巨大发展潜力,强调了为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目标规划及“一带一路”综合性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食品营养与健康多学科融合交叉发展的必然性。

 

 

 

研讨会的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山大学的凌文华教授,他是国家营养学界的领军人物,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营养学会副会长,广东营养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等。他进行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营养代谢相关新标志物的探讨”的报告,重点分享了他们团队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现的与营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脂质代谢物、色氨酸肠道代谢产物等,并介绍了这些标志物的挖掘和验证思路及过程,报告内容前沿,资料详实,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

 

 

 

 

 

随后进行报告的是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杏芬教授,兼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食品安全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重点从事食品污染物安全评估的研究及应用工作。杨教授进行了“环境镉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的汇报,系统介绍了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重金属镉污染的监测现状及人体内暴露水平,分享了团队研究的各种镉暴露通路模型、镉毒性效应靶器官及危害毒作用机制,探讨了镉健康损害的敏感标志物。杨教授团队工作对于我国大米中镉限量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郑莎莎博士为美国加州浸会大学营养学副教授及终身教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兼职副教授,加州浸会大学营养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创始人。主要从事营养素、植物化学物与慢性病干预,营养补充剂开发、中国特医食品研发等研究工作。郑博士做了题为“营养学-独立交叉学科及科研”的报告,探讨了营养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以及与表观遗传、医学营养、营养免疫学、食品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交叉现状及前景。探讨了不同食物、营养分子对疾病的干预效果及机制,为天然食品营养活性成分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思路。

 

 

 

接下来,暨南大学的三位教授也分别作出了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报告。理工学院副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白卫滨教授,就花色苷与生殖健康进行了介绍,展示出了天然健康色素的应用前景及挑战。第一临床学院/华侨医院的赵长鹰副教授就“中医食疗营养学”进行了介绍,展示了中华中医文化及药食同源研究的博大精深,并提出未来中医食疗的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教研室主任王丽君副教授就“膳食甜菜碱对慢性病防治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报告,系统介绍了什么是甜菜碱以及在体内的生物活性,以及对慢性病调控的产品开发潜力。

 

 

 

通过开展此次研讨会,食品、营养等健康相关学科的专家与听众进行了经验交流,共同探讨了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推进了暨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健康交叉学科未来的发展及不同学科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

 

 

 

 

 


 

(文字/蒋鑫炜、编辑/周召南、初审/熊勉、复审/汪勇、终审/邓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