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庆校友风采④|梁智彬——在不断探索中实现理想
梁智彬
国际学院 2007级药学专业
药学院 2011级药物化学研究生
“在不断探索中实现理想”
当被问起“为什么选择学习药学,选择医药行业”的时候,梁智彬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在他小的时候,外婆不幸患上了肝癌,饱受病痛折磨。外婆被病痛折磨的场景一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于是他立志学医,帮助那些和外婆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减轻痛苦,恢复健康。从此,医学梦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高考填志愿时,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如愿进入医学院学习,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秉着医药不分家的理念,怀揣着自己对于化学的热爱,他来到了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学习药学专业。他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研发出优质的药物,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早日康复。
在本科四年中,他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学业水平。在毕业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科研水平,他进入暨南大学药学院,攻读药学方向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阶段的探索中,梁智彬发现:药物的研发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单凭自己的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而且科研并非自己真正的兴趣与能力所在。在导师的启发下,他发现,在医药企中从事商务拓展工作,助力药企的发展,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优质的药物,这与自己的理想“殊途同归”。于是,硕士毕业后,在导师的支持下,他前往美国攻读医药方向的MBA项目。毕业之后,他如愿进入国际知名医药企业从事商务拓展工作,并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职位的跨级跃升。
求学数十载,变的是方向,不变的是梁智彬的初心。从药学到商科,他一直在不断探索,追寻着幼时的梦想,秉持着“让更多病人缓解疼痛,恢复健康”的美好初心,一路走来,实现自身的理想与成长。
“国际学院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回忆四年的国院生活,梁智彬这样形容到:“国际学院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遇见许多的优秀的人,从事有意义的事情,自由地学习与成长。”
国际学院四年,梁智彬遇见了许多良师益友。本科期间,梁智彬结识了如今的国际学院院长于沛教授。硕士阶段,于教授也是他的导师之一。师从于教授,梁智彬受益颇深。从导师身上,他不仅学到了学术知识,更有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在拥有学术与工业的复合背景的于教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梁智彬的思维方式更加全面与多元,这对他未来转向商科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硕士毕业后,在于教授的推荐下,他前往美国攻读医药方向的MBA项目。
梁智彬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阶段,是在国际学院学生会度过的两年。那时,他作为国院学生会宣传部的部长,需要与学校附近的商家与企业洽谈活动赞助合作。与企业洽谈合作的过程中,他锻炼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他如今从事的商务拓展工作,就对沟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提起学生会的品牌活动:Chinese Concer 与English Evening,他还记忆犹新,回忆着当时的点点滴滴。
在国际学院,梁智彬还遇见了当时的女朋友,如今的太太。梁智彬的太太也是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在国院相识,相知,相恋,相守。今年年初,他们迎来了可爱的女儿。
在国院度过的四年很短,在漫长的人生,四年光阴一闪而过。但在国院的四年又很长,在这里的所学所感,一直影响着梁智彬,伴随着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希望未来在全球能够遇见更多的国院人 ”
梁智彬十分关心国际学院的现状,在采访中屡屡问及学弟学妹们的情况。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他表示“找到自己想要什么非常重要。” 他建议学弟学妹多参与实习,感受真实的职场环境,寻找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起码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在成长的路上,梁智彬一直坚持在做好自己主业的同时,不断扩展丰富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之余,他还与太太共同创业,探索人生的多种可能。因此,他勉励国际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勇于尝试,多加探索,制定自身的ABC计划,成为复合型人才。A Plan 是自己的职业,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依靠。B Plan 是主业之外的副业,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C Plan 是温暖的家,我们的避风港,我们守护的地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梁智彬真诚地祝福国际学院越来越好,未来能在全球遇见更多的国院人,暨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