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态

国际学院本科生戴维茜在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发表学术论文

文章来源:国际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29 点击数:140 字体:


 20206月,国际学院港澳台侨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全球医疗科技研究工作室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组的学术论文Preference of individuals in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被著名期刊BMC旗下的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期刊接收。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本科生戴维茜作为第一作者,与2015级刘畅, 2016级刘家贺(中国香港)、林雅端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程瑜共同完成研究论文论文指导老师为暨南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明伟杰。

严谨与细节,耐心和坚持

三年前,在明伟杰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独自设计研究方案、带领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旅程。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医学研究一窍不通的我,仅凭着一腔热血和对心血管疾病的兴趣,没有遵循老师的固有课题,而是和队友刘畅自行确定了研究方向---心肌梗死。我们开始搜索相关的文献,依照离散选择实验模型的研究方法,确定课题的定义、研究意义、研究因子和参数水平等,在确定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的的时候,一切进行地很顺利,我们自以为方案设计合理,还暗自窃喜“科学研究也没那么难嘛”,可是在第一次线下收集数据的时候,我们的研究遭到了人们的质疑,因子水平的设定不符合事实,问卷过于专业导致不易理解、研究意义在哪里等问题迎面而来,这让我们开始思考“当时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科学、严谨、合理,我们的研究现实意义是什么?”,我们开始重新查找资料和阅读文献,一次又一次地开会、讨论,修改、实验再修改,将每一个数据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每一项问题的设计都必须服务于研究目的和意义。后来在整个团队的协作下,我们收集了383份有效问卷,完成了数据分析、结果归纳、文章撰写,在2019年初,我们向美国心脏协会2019科学大会投稿了一份文章摘要,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它被成功接收并且我们团队获得了前往美国费城进行壁报展示的机会。


戴维茜在美国心脏协会2019科学大会做壁报展示

戴维茜(右1)和队友线下收集数据


然而文章投稿不同于会议摘要,它的要求更高、审核更加严格,也正是整个投稿的过程让我真正地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必须十分严谨,容不得一丝马虎和错误。投稿之初,我们可以按照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顺序筛选期刊,依次投稿,被拒绝就换下一个。对于期刊的选定,我们必须事先阅读该期刊的投稿要求,选择符合我们研究主题的期刊,因为有些期刊不一定属于你的研究范畴;其次综合考虑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接收率等因素,决定是否进行投稿;确定期刊之后,根据相应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格式、图表、排版等方面的修改;然后便是于该期刊的网上投稿系统进行文件上传,上传过程中,无论是作者顺序还是伦理审查要求,对于每一项要求的填写都必须一丝不苟,切不可粗心大意、随心所欲。一处的错误便会在未来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投稿文章,一次就过的很少,经常会是被拒绝接着投下一个,在文章被接收之前,我曾连续被拒稿三次,乃至最后一次我就是抱着绝望的心情进行投稿,加上漫长的审稿过程,一次又一次的返回修改,审稿人的意见让我崩溃大哭,几乎放弃了发表的念头,可是我没有选择终止,凡事都得善始善终,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果然命运就是这样地神奇反转,我有时候甚至觉得老天是不是一个热爱语文的老头,喜欢欲扬先抑,先将你蹂躏到心灰意冷,然后再冷不丁地给你一个惊喜。文章被接收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虽然付出不一定就会有结果,但是认真的人会有糖果吃。


戴维茜在费城

在科学研究和文章投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到文字排版,大到实验失败,很容易就会产生挫败感,开始怀疑自己做的是不是无用功,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相信自己,相信努力的意义,学会耐心,别放弃,坚持下去。


/图:戴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