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结缘暨大,圆梦大湾区:华人留学生与香港学子的十年爱情故事

文章来源:国际学院 发布时间:2019-12-14 点击数:410 字体:

   “上一次回来暨大是什么时候?觉得学校变化大吗?”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来自暨大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2005级校友潘映桃笑了,“我每天都回来。”原来,本科毕业已经整整十年的她,因为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母校的怀念,在2018年再次回到国际学院攻读中国学研究生学位。穿着暨大定制的紫色POLO衫,潘映桃看上去确实更像个年轻的学生,而不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孩子大一些了,我就想回来学校读书,争取拿个博士学位。”

站在潘映桃旁边笑得一脸温柔的是她的丈夫李青波,同样是国际学院2005级校友,两人是同班同学,这次一起回来参加国际学院校友返校活动。李青波恰巧也在今年受邀加入暨大校友会——时隔十年,这一对从国院走出的佳人以不同的方式又回到了暨大,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李青波和潘映桃参加国际学院校友返校活动


玻利维亚?美国?中国!


时间拉回2005年。在玻利维亚长大的华人潘映桃高中毕业,面临到哪里上大学的选择。彼时,中国刚加入WTO不久,家族经商、从小耳濡目染的潘映桃看中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巨大前景,有意未来往中国发展,“但我当时还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犹豫。”后来,母亲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要是回中国,以后结婚,生出来还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去美国就不一定了。”潘映桃被说动了,“我还是想保留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2005年,刚上大一的李青波和潘映桃



 没有国院,我的整个人生轨迹都会不一样”


可如果来中国,语言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因为一直生活在玻利维亚,潘映桃的中文不算特别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暨南大学的国际学院是全英文授课,于是果断选择了中国,选择了暨大。现在回想起来,潘映桃依然觉得很感慨,“国际学院创办全英文授课是十分成功的,它成为了无数华侨子弟回国学习的首选。如果没有国院,我很可能去了美国,整个人生轨迹就不一样了。”

李青波和潘映桃


爱国,是“跨文化CP”的共同底色


2011年,李青波和潘映桃登记结婚


在暨大国际学院,“跨文化CP”并不少见。包容开放的氛围,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有缘人走到一起。李青波和潘映桃也是如此。尽管两人在生活习惯上有不少差异,比如李青波是典型的“中国胃”,认为没有白米饭就不算是一顿饭,而潘映桃更喜欢吃面包和沙拉;但是,正如潘映桃说,“两个人相处到结婚生儿肯定是三观相符才能走在一起。我们俩最大的共识就是教育下一代必须爱国,懂得中华文化,会中文。”因此,俩人最后选择定居广州,让子女接受正统的中华文化教育。


一家五口



起步南美洲,圆梦大湾区


毕业后,李青波和潘映桃主要经营出口贸易,将摩托车配件出口到南美洲国家。最巅峰的时候,营业额达到上千万一年。说起经商之道,夫妇俩异口同声地表示,诚信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我们做的摩托车配件主要客户都是中低收入人群,一辆摩托车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营生的家当或者很重要的资产,所以我们一定不会偷工减料,会尽量把质量做好”,潘映桃说,“真的就如暨大校训所说,‘忠信笃敬’是根本。”

2018年起,因贸易战加上拉美政局不稳定,出口贸易生意受到很大影响,两人决定转型。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和自身的背景优势,李青波创立了粤港澳青创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研发的社群管理小程序“友e在线”颇受欢迎,暨大创业学院和信息学院都在使用。


感念师恩,回馈母校不遗余力


回到开头的话题,说起学校的变化,两人感叹,其实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国际学院领导老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特别是回到学校读研,看到很多本科时候的老师如邓永忠书记、蒲华林老师、刘羽帆老师等,仍在给学生上课,真的很感动。我觉得老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工作量很大,我们的老师这么多年一直坚守岗位,让我十分敬佩。”潘映桃说。


潘映桃参加校友会须根之旅,参观旧校址


两位优秀学子没有辜负母校的栽培,如今,两人经常受邀参加学校各类活动、论坛,为校友工作和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李青波作为暨南大学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的创业导师,也经常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给暨大学子带来各种创业、就业资源和机会。

李青波参加校友活动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期待更多有缘人在暨南园相聚,期待更多美丽故事在国际学院诞生。


文字 ©何思琦

图片 ©潘映桃

编辑 ©梁雨晨

审核 ©尹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