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际学院优秀校友王乔峰——不是因为成功而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有时候不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成功的路而坚持,而是坚持走下去才能够成功。”王乔峰医生对于自己的医学生涯如此解读。
离开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已经八年了,现在的他在医生的岗位上默默实现着父亲当初的希望:像英雄乔峰一样扶危济困、为国效力。王乔峰身上有一股儒气,低调的沉稳中有一丝若隐若现的洒脱,确实像位波澜不惊的侠客。
坚守初心,恩师情引求学路
也许每一个男孩子都有这么一个 “侠客梦”吧,只是这个年代并不需要金戈铁马,血战沙场,王乔峰选择了另一种行侠仗义的方式。“我很喜欢金庸笔下的乔峰,他很侠义,也很实在,又强大到可以帮助任何人。我希望自己可以用刀功去救人。”说起从医的初心,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侠客的崇拜。
少年时代王乔峰读了很多关于科技方面的书,又一度担心国家会面临战争,“我想为国家出力。”结合时代的特点,他先给自己定位了太空工程这类专业。年龄稍长一些的时候,又沉迷于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传记,了解到他毕业于医学专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王乔峰心生崇拜。而且王乔峰的父亲也是一名出色的检验科医生,从小耳濡目染,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对医学事业的崇敬。想想曾经的梦想似乎有些遥远,而学医后就可以像侠客一样救人,王乔峰给自己的人生重新画了一张蓝图。
2004年,王乔峰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暨南大学国际学院是全国首个全英授课的学院。我进来的时候,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毕业。”说起“那些年”的事儿,这位温文儒雅的年轻医生仿佛回到了旧时光里一一细数教学严谨的老师、世界各地的同学、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还有初入校园时的困惑。
“我很感谢教我基础课的老师,最敬佩的是教我病理学的刘凯珊老师。她非常严格,教学活泼,用自己的经验经历教会了我们很多。”教诊断学的杨晶老师也成为了王乔峰的良师益友,令他至今难忘。在暨南大学的日子充实而有分量,王乔峰感动于恩师的谆谆教诲,也敬佩恩师的耐心严谨。
医学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很多知识都要全面记忆,深入理解。平时课程安排也很满,医学书都要求背记,非常考验学生的耐性。王乔峰忆起当时的日子,有同学考试前问老师考试重点,老师仅回复一句“全部都重要!”“这是非常好的观念。在医人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啊。”行医多年的王乔峰深深赞同这一点,“我们不能在救人的时候考虑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你读了多少东西,就可以医治多少病人。在死神面前,就只有我们把关,发挥所学——把病人救回来。”
时至今日,王乔峰依然坚持读书要读的全面而深入,这样才能理解透彻。他希望像老师一样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教别人也是帮自己,能把不懂的人教懂了,一定是完全懂了才能做到。”
在暨南大学学医期间,王乔峰参加了很多研究项目,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数和陈洁老师一起做的肾移植研究。“那培养了我对外科的兴趣。”在反反复复的实验中,他体会到了失败后成功的喜悦才是真正的喜悦;在团队合作中,他觉察到了外科医生不仅要自己强大,团队的强大同样重要;在与来自不同文化圈同学的交流中,他体验多元文化的同时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王乔峰曾用自己的奖学金在暨大创立了一个助学金计划。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后,他创立的助学金计划帮助了受灾地区的三名学生。回顾往昔,王乔峰依然谦虚地表示,“我做得不够多。”他坚信,即使他不知道是谁接受了他的帮助解决了暂时的经济困难,但是他们一定在某个地方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社会。
起航暨南,柳叶刀圆“侠客梦”
医学生毕业后若想在香港做医生,首先需要拿到香港医生执照。香港医生执照考试的通过率仅仅为5%,该考试考察的知识点非常杂,医学的各个学科都有涉及,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意志力和自学能力以及扎实广泛的知识储备,确实不容易通过。
2011年王乔峰成为了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首位考取香港医生执照的学生,顺利开启了他的行医生涯。从实习医生到外科医生,王乔峰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
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陈影波老师的实验室,王乔峰第一次拿起了手术刀。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无数次的练习缝线、开刀、切内脏。陈老师娴熟的手法深深吸引了王乔峰,“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我爱上了外科”。
王乔峰在香港实习期间的第一台手术恰恰是协助肾移植手术,而之前在陈洁老师指导下的相关研究让他受益良多。这台手术成功的消息登上了香港的报纸,也给了王乔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继续钻研外科的信心。
在我们纷纷感慨王乔峰幸运的同时,也许更应该相信,机会和成功总是留给充分准备好了的人。“我觉得每个人为自己的梦想是要付出的,读书的路是孤独的,但总要熬过去。孤独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学到的与人分享。”读书期间就常常帮助同学解决难题的王乔峰工作后依然乐于分享。
在香港行医一段时间后,王乔峰意识到,很多在暨南大学读医学的香港学子都希望回香港就业。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他决定帮帮这些校友,“我想把我的考试经验和一些临床经验带回来”。繁忙的工作之余,王乔峰定期给校友们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关资讯。“我没想过要去获得什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传统,就是薪火相传。”江湖侠客的洒脱豪迈总是在不经意间流淌。
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王乔峰轻描淡写,“我希望我们的成功不是一次,不是一个人。哈佛、耶鲁这样的大学也不是因为一个人而出名,他们每一代都有非常出色的人,我希望我们国际学院也有这种传统,把这种理念能传给其他学子。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其他生命,这也许就是育人和救人的相通点吧。”
当年的“侠客梦”已然照进了现实,现在的王乔峰不仅是香港中文大学附属教学医院韦尔斯亲王医院的外科医生、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员、医学生临床课实习生代教,还有了自己的义诊团队。他和其他队员们定期去较偏远的郊区为那里的老人做义诊,并出了一本通俗易懂的无障碍求医手册《点·求诊》。
“对医生这份工作我从来没有懈怠过,我心里还是有一团火”,关注到国际学院的学子有做无国界医生的梦想,王乔峰很感动,“这也是我的目标”,他打算继续潜心学习,确保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无国界医生的要求。同时王乔峰更加坚定了建立义工团队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不能去别的地方,那就从香港做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再去做长远的。”王乔峰心里那盏灯照亮了自己的前路,无论这条路有多远,他的内心始终充实而快乐。
笑傲江湖,赤子心写爱国情
“我理想的意境就是笑傲江湖”,这是王乔峰对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强大到“江湖纷争”不会影响自己的正义感和人道精神。
他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理解逐渐深刻,从“三农”问题到医患关系问题,王乔峰关注国家发展的多方面。无论何时,他有一个信念没有变,“不管做什么都希望自己的事业对国家有贡献”。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王乔峰更是希望港澳学子们抓住机遇,全面学习好基础知识,多积累经验,将暨南大学的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强项与自己的专长融合起来,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将来50年大湾区融合一定会出现,中国的发展会更好。”
王乔峰对习近平主席勉励暨南大学师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有深刻体会。他从小就喜欢中华传统文化,抚琴、下棋、探讨儒道佛等都是他的爱好。即使他表示这都是以前的爱好了,但是对于文化,王乔峰有自己的解读。“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根,古琴书画等是表达方法,但是文化 、语言才是根本。如果有文化语言作为根基,才能去欣赏古琴书画,懂得欣赏才能推广。”
他由衷热爱中国文化,为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他觉得“文化是要用心去传播的”。结合自己的经历,王乔峰发自内心地感慨“今天的中国是发展最好的时候”。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也许在王乔峰的心里,中国历史这首“诗”,一直在他心里反复诵读,使他深刻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珍贵和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
在亲历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王乔峰也意识到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作为医生,他更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他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导致抑郁的原因也许是一时产生的挫败感没有及时与身边的亲朋倾诉,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手机可能改变了很多,代替了沟通。”成长的路上少不了困难,反复失败的实验,屡试不过的考试,求而不得的目标……生活如磐石,从来都不容易,而我们怎样全力以赴去生活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我的人生体验是: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把自己的梦想将货就价。”这句座右铭陪伴了王乔峰多年,要承受生命之重,也要守护自己的梦想,不让它随波逐流。王乔峰的成功之路看似顺利,其实他锲而不舍地坚持、夜以继日的努力都被他的才华轻轻覆盖,他对梦想的坚守、对家国文化的热爱、对大医精诚的追求、对社会公众的关怀也许是成功路上最坚固的桥梁!
文 / 王树蕙
图 / 王乔峰
网络编辑 / 蔡映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