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赋能成长——导师制优秀学子风采(二)

Date:2023-01-12 Source: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自2021年起全面实施并积极推动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项目。项目开展近两年,一大批优秀学子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科研、竞赛、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听听他们对导师制的心得体会吧!

19PHA 张文茜

张文茜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

导师简介——周海波

导师:周海波,教授/博导,国际学院药学专业(PHA)学术导师,现任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药物微纳传感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第四)、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第六)、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第八),并先后入选广东省杰青(2018)、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7)和暨南大学双百英才计划(2019)。

2021年初,国际学院导师制开始实施时,张文茜积极报名,加入周海波老师课题组。在这里,周老师一步一步地带他们探索科研的世界。最开始,她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整理和汇报文献,接着开始学习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操作,以及如何运用科研软件处理数据,最后自己上手做实验、做课题。每当她向老师提出困扰已久的问题,周老师就会给予多方面的思路点拨,再让她和团队的成员以此为据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她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加入课题组后,张文茜几乎每天都会去实验室,在参加比赛时更是尽心竭力,而周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尽心尽力,每天和大家一起开会,不断打磨演讲PPT、演讲方式等。在老师和团队的齐心协力下,他们成功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特等奖、优秀论文奖。

张文茜个人心得

张文茜与导师

我认为,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我们提供了自我绽放的平台。在我迷茫的时候,导师制为我提供了进入实验室的平台。如果没有导师制,我们就不会加入周海波老师的实验组,就不可能有机会去参加各类比赛,更不可能见识到药学领域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导师制为我敲开了科研的大门,此次药苑论坛取得的小小成功更将激励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19CST 邓楚潼

邓楚潼

导师简介——全渝娟

导师:全渝娟,重庆大学本科、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高级访问学者。担任广东省大数据协同育人与应用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建设发起人、副组长,广东省H3C网络教学实践基地、暨南大学“卓越人才”未来数据科学家人才培养基地、暨南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教师发展促进会、深度连接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指委委员,广州市仪器仪表协会理事。主持省、市产学研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申报和研发、主持国家级协同育人项目,荣获暨南大学教学实践专项校长奖、省部属科技进步奖项等。多年来,暨南大学“卓越未来”数据科学家孵化基地跨专业(信息、生命科学、环境、经济管理、新闻等)培养暨南大学优秀本科生近百名,其中多位同学推荐获得宾大、杜克、康奈尔、帝国理工等世界著名大学硕博士研究生、保送国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获批各级创新创业、挑战杯项目近二十项;发表学术论文;获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就业等。此外,参与指导国际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设计。

邓楚潼在大二时就有了跟随导师的想法,所以当导师制开始实行时,她就积极地参与其中,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全渝娟老师。邓楚潼说,在参与导师制的过程中,比起参加比赛和发表论文,她觉得更有价值的收获是在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全老师在这方面给予她全力支持,为她写推荐信、鼓励参加暑期研究、和她交流升学计划等等,从专业的角度给了她很多关于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计划的启发和建议。2022年暑假,在全老师的推荐和前期项目准备下,她参加了留学基金委和Mitacs合作的实习项目,在加拿大进行三个月的公费暑研,让她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邓楚潼个人心得

感谢果园导师制让我能够进入全渝娟老师的实验室学习、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探索未来的升学和科研规划。也感谢全老师从专业角度给我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抓住导师制的机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19CST 文鹏程

文鹏程

导师简介——吴祖剑

导师:吴祖剑,博士,副教授,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公派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信息科学与计算研究专业,2013年获博士学位。2013年入职英国阿伯丁大学自然与计算科学学院计算机系,参与英国BBSRC重点资助CRISP项目,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负责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真菌生化系统对外界组合压力路径反应模型的定性分析与研究。

在师兄的建议下,文鹏程主动报名参加了第一批导师制项目,选择加入吴祖剑老师的课题组。在课题组中,导师主要是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向他们介绍多个领域的研究方向,如遗传算法、slam等,并鼓励他们选定某个领域钻研下去。初期,文鹏程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接触并尝试探索了多个领域,后期逐步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参加了多项相关的赛事,获得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第十届“中国软件杯”大学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第十三届全国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吴老师也在过程中给予他们许多指点。对他自己而言,参与导师制项目不仅帮助他取得了许多成果,而且让他明确了未来的志向,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文鹏程个人心得

我认为,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为我们提供了自我绽放的平台。在我迷茫的时候,导师制为我提供了进入实验室的平台。如果没有导师制,我们就不会加入周海波老师的实验组,就不可能有机会去参加各类比赛,更不可能见识到药学领域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导师制为我敲开了科研的大门,此次药苑论坛取得的小小成功更将激励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19FNC 李楷行

李楷行

导师简介——陈硕

导师:陈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外汇市场、汇率制度、投资决策等。主要教授全英课程:投资组合管理、衍生品投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个人理财、行为金融等。关于本科生的学业与科研成长,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大创与挑战杯的申请,并获得立项。

李楷行在大一时尝试着自己申报大创项目,也对学术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想要在学术领域有进一步的探索,国际学院的导师制恰好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参加导师制后,他获得了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陈硕老师是他的专业课任课教师,课前课后他们都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此外,课题组还会以定时开组会、汇报中英文文献的方式推动交流与学习。他说,导师能够用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去帮助他们把不成熟的想法变现,告诉他们如何写好申报书、如何让自己的研究更有创新性和价值,也让他们的文本表述更加规范。在参与导师制期间,他主持项目“企业ESG责任与资产定价”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张元元奖励基金创新创业实践奖二等奖,完成11015字论文撰写与排版,准备公开发表;主持项目“碳交易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获得暨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刊物《财经界》发表论文。

李楷行个人心得

加入国际学院本科生学术导师制是我的幸运,很幸运在这里遇到一群同样有志于在学术研究上走的更远的同学,也很幸运能遇到我的导师——陈硕老师,导师在课内和课外对我的关心、鼓励、指导、鞭策让我受益匪浅。像是打开一个窗口那样,让我得以窥见学术界的精彩世界。

(文字/李思嘉、编辑/韩雪儿、审核/孙绮芸、终审/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