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扶贫,扶青云之志

Date:2020-08-31 Source:国际学院

  “谢永平找到工作了,在一家上市子公司担任工程师。”

好消息传来,国际学院教职工微信群一片欢欣鼓舞。一直关心着谢永平的领导老师们纷纷感叹,“这是永平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

谢永平今年刚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读研期间,他刻苦努力,曾和同学组队参加了由现任职公司赞助的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两次均获得了全国总决赛团队三等奖、华南分赛团队一等奖的佳绩——这为他获得这份工作加分不少。

谢永平参加比赛

 

谢永平却说,“我曾经差点因为160元的复试体检费而放弃了研究生录取的机会。如果没有国家的定点扶贫政策,没有暨大和国际学院的帮助,我会走得更加艰难而无助。”

谢永平的硕士学位证书

穷且益坚:他偏要上研究生

谢永平来自广东省南雄市篛过村。自篛过村成为暨南大学定点扶贫村后,国际学院就定点帮扶贫困户李红英一家,学院领导老师曾多次赴篛过村进行慰问、帮扶。李红英患有慢性疾病,无法从事重活,平日里只能靠种菜卖菜维持生计。几年前,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家里经济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2016年国际学院第一次到谢永平家进行入户摸查

  

因此,对于家中的儿子谢永平,李红英自然是希望他本科毕业后尽早工作赚钱,补贴家用。但是谢永平却想多读些书,坚持要考研。

 

柳暗花明:幸运属于不惧失败的人

但考研之路没有那么顺利。经济上的压力加上各种因素,谢永平没考上心仪的学校,初次调剂也不成功。谢永平感到很焦虑和痛苦,但他没有被击败。调整心情后,他越发振作,做两手准备,一边找到不错的工作,一边继续研究生调剂申请。最终调剂成功,谢永平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机会来之不易,谢永平全身心投入研究、写论文、参加各种比赛。他分别作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大学学报发表了论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短短几个月已经在知网获得了500多次下载。

谢永平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国际学院的刘羽帆老师还记得,第一次到谢永平家里慰问,永平就围着她请教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也谈了自己对学习、职业生涯的困惑。“他是真的很认真读书和思考人生。”刘羽帆老师说。

国际学院党委教工党支部、学院老师慰问谢永平一家

 

心怀感恩:母亲是铠甲和软肋

长期在外,回家次数少,谢永平最牵挂孤独在家的母亲。每每想到母亲慈爱的笑容,他心中越加愧疚。聊到姐姐,他说,“我姐比我回家看老妈的次数要多得多。”说到读研的辛苦,他又说,“我觉得我妈比我更辛苦。”

谢永平和母亲

但在熟悉他的人眼里,谢永平是个实实在在的孝顺儿。到过他家慰问的老师们记得,谢永平“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干活,一点儿也不含糊。”跟老师们聊天时,话题也总是绕不开母亲的身体、给母亲买药等等。

生活上,母亲需要子女的照顾。精神上,母亲的坚强乐观却一直激励着谢永平。“她每天挑菜去集市上卖,挣不了几个钱,但她没有怨言,一直乐观面对生活。老妈比我强大”。让母亲今后能够过得安稳、体面、有尊严,成为了谢永平奋斗的第一动力,“这是我今后的人生必须要做到的。”

 

扶贫也扶志:“我一定会迎来自己的高光人生”

20165月至20206月底,暨南大学共筹措资金631万余元资金,投入到村到户帮扶项目。篛过村47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八个有”脱贫出列。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3.58万元,2019年增加到了11.01万元,增长207%,当地村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来源:《暨南大学林如鹏书记带队赴南雄市水口镇篛过村开展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慰问活动》)

国际学院多次到谢永平家慰问

  

而依靠精准扶贫政策和凭借自身努力逐渐从困境中走出来的谢永平,如今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今后一定会以努力回馈社会,以报答国家、暨大和国际学院的深切关怀。

 

  

对于那些和曾经的他一样身处困苦中的青年们,谢永平说,“人生总有一些苦需要经历,自信勇敢些,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国家、信任他人,不要过度焦虑,努力奋斗,终有机会迎来属于你的高光人生。”


| 何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