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市始兴县的澄江镇,半天下黄酒宛如一位低调的隐者,在岁月长河中默默传承,散发着独特而醇厚的韵味。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智融粤彩”实践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满怀期待地踏上这片土地,怀揣着助力黄酒产业发展的热望,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之旅。
实践团在半天下酿酒有限公司前合影
匠心承韵——黄酒酿造工艺寻根:
实践团一抵达黄酒生产基地,浓郁的酒香便扑鼻而来,仿佛在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基地负责人饶舒满脸笑容,热情地接待了这些远方的客人。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好奇与兴奋,轻轻抿上一口黄酒,那醇厚的口感瞬间在舌尖散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饶舒厂长向实践团介绍黄酒的酿造过程
随后,成员们迫不及待地走进生产车间,一探究竟。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普通的糯米如何在匠人的巧手下,历经浸米、蒸饭、发酵、压榨、煎酒等一道道精细而严谨的工序,最终华丽变身为香气四溢的黄酒。
糯米的发酵过程
基地负责人饶舒还介绍道:“我也在尝试生态种植,2024年开了20亩荒地种植香糯米,自种的糯米大约供应了全部原材料的四分之一,虽然数量上不够用,但质量相当不错。”孕育黄酒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凝聚着先辈们无数的智慧与心血,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质量更好的生态种植香糯米
困局洞察——黄酒产业困境剖析:
在与饶舒及工作人员们的深入交流中,黄酒产业所面临的诸多困境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实践团面前。
实践团成员与饶舒深入交流
在宣传推广方面,黄酒一直以来所采用的途径极为有限,大多依靠传统的口口相传和少量的本地广告,缺乏创新的宣传创意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致使这品质优良的黄酒犹如被藏在深闺的佳人,难以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和青睐。
在产品包装方面,一些样式由于多年来变化不大,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审美潮流,无法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且,由于缺乏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设计团队,酒瓶和外包装设计与优化的工作往往举步维艰,使得黄酒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瓶颈。
在国际市场拓展上,受限于国际贸易渠道的狭窄和经验的严重不足,黄酒的销售范围仅仅局限于本地及周边城市。缺乏海外宣传也导致澄江黄酒对于广阔的国际市场只能望而却步,难以迈出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拓展国际贸易渠道的尝试,助推黄酒走向国际市场
创新突围——实践团的破局之举: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实践团毫不退缩,迅速行动起来,通过讨论评估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视频拍摄组充分发挥创意,精心拍摄了“像你这样的大师喝酒一定很厉害”系列趣味视频,并发布在“始兴发布”官方媒体、国际学院视频号等平台。视频巧妙地将黄酒融入各种生活场景,展现其在日常饮食、社交聚会等方面的独特魅力,传统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互碰撞,擦出了绚烂的火花。令人惊喜的是,仅仅四天时间,这些视频就在网络上获得了 60000+的播放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为黄酒打开了知名度。
实践团正在拍摄黄酒系列视频
设计组的成员们则不辞辛劳,深入挖掘始兴当地的人文风俗、历史文化遗产等丰富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酒瓶和包装设计之中,使黄酒的包装焕然一新,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时尚的现代气息,更具特色和吸引力。而团队中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同学更是勇挑重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构建了一条“线上 + 海内外”全方位的销售网络。一方面,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精准引流,通过优化店铺页面、开展各种创意营销活动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线上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渠道,主动参加国际展会,积极寻求跨境合作机会,全力以赴助力黄酒扬帆出海,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创新突围——实践团的破局之举:
经过实践团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创新,澄江半天下黄酒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视频宣传,其品牌知名度有所攀升,订单数量呈增长趋势,焕发出产业振兴的希望之光,不仅是黄酒产业的一次重大进步,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激励着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共同守护和传承这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始兴澄江半天下黄酒
(文字/蒋文睿 吴昭铭、图片/唐宇静 黄安妮 陈步青、编辑/蒋文睿 陈步青、
初审/封小龙、复审/宋京松、终审/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