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二)| 人在书途不孤独

发布时间:2020-06-18 来源: 国际学院


 612日中午,国际学院石牌校区学生党支部完成了本学期第二次读书分享会,二十一名党员齐聚腾讯会议进行云分享,在本次分享会中分享的三个小组分别就《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人行道王国》、《思考,快与慢》进行了解读,让同学们对三本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精彩分享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在这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我阅读了《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让人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医护人员与研究人员面对未知埃博拉病毒的勇敢与担当,与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医护人员逆行援鄂的身影是那么相像。在感动之余,我意识到病毒的出现与变异,似乎在告诫着我们,要时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禁止随意杀害、交易甚至进食野生动物。

 ——14CM 吴怀亮


从《血疫》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看到在疫情面前作为政府、个人的责任。在这次新冠疫情中,中国政府做的每一个措施与决定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人民,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如今抗击疫情的伟大成果。反观西方某些国家,发现疫情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做好防疫措施而是各种调侃中国,直到疫情爆发才开始采取有相关措施。就像书中描述的官方部门一样,在初期发现病毒的时候并不愿意向公众公开,而是选择隐瞒。会有这种决定的产生,我认为和出发点是有密切联系的,中国的一切措施的出发点为人民,而西方某些国家的出发点并非人民,而是经济、政治等因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诋毁中国了。

 ——14CM 何奇彧 

这本书中,南希·杰克斯中校在病毒发现、求证以及帮助整个城市降低病毒爆发风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就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冲上前的医护人员们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牵挂的人,甚至至亲病危都来不及见一面,有的更是献出了生命。这样坚定和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医学生,更要在校园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向前辈们学习。就像书结尾处说的那样,病毒还会回来的,和非典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也是突然就消失了,就像它们从未来过、世间的悲剧与它们无关一样。所以,从来都不是我们人类战胜了病毒,只是病毒暂时放过了我们。如果我们持续地破坏生态环境,病毒就会以更快更强大的形态再次席卷而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6CM 邹师谦

人类在生物界是渺小的,对自然的不断探索,也使未知的病毒逐渐暴露出来。面对危险,最初发现新病毒前线人员都值得我们敬畏,他们在牺牲自己保卫大家的健康,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勇气与使命。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掌握了先进武器的医务人员开始掌握主动权,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吸取教训和经验,在危机来临前做好准备,是减少牺牲的重要措施。以我国本次面对新冠疫情为例,相比非典,我们党和国家表现出了更快速反应和更强有力的措施。这与我国有所准备,吸取之前的经验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书中的纪实描述,我深切的认识到我们应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并向那些坚定守卫人类健康的医务人员致敬!

 ——17CM 廖旭珍


《人行道王国》



《人行道王国》上的这些现象引发了我对美国种族歧视的思考,而近日美国发生的“弗洛伊德之死”更让人们意识到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如同一颗毒瘤,至今仍顽固地生长在美国的肌体之中,从未消失。但事实上缺乏久远历史的美国,正是得益于作为移民社会的优势,才能创造出如此的成就,如果美国不去改变种族歧视的偏见和自我孤立倾向,那么美国发展的活力将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削弱。我们必须明白:黑白两种文化的杂糅已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身份的混杂性不可避免,那么协商下的身份杂糅和混合身份认同便成为必要。

 ——16FQS 杜承月

以前的我一直在想,很多流浪汉都有手有脚,为什么他们不去工作?毕竟自食其力总能得到报酬,总能离开街头。在阅读《人行道王国》后,我才知道流浪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身体健康问题,被家庭抛弃,被成瘾性困扰等多种原因让他们被迫在街头求生。而寻找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这是生存在街头的这些人负担不起的。因此,解决流浪汉问题需要先为他们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因为只有有了生存保障,流浪汉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寻找工作,才能从源头解决流浪汉问题。

 ——16FQS 江慧

地摊经济是城市边缘群体的谋生手段,同时给他们带来积极的自我引导和人际关系。但美国当局将他们视为高危人群,强制驱逐,这些摊贩由此形成了自我规范机制来争取生存空间。中国对摊贩也有过强硬的态度,但是对于底层群体来说,失去了最后生存的空间,无疑是对他们的巨大打击。而且地摊经济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味对抗只会适得其反,不如放宽标准,适当引导。当下中国正在大力扶植地摊经济,这让我反思在现代化治理的体系下,城市生活制度是否可以更加有人气,更加人性化,包容更多的可能。

 ——16FQS 窦娇红


书中令我有感悟的部分是街头工作者们对艰苦生活仍抱有希望,捍卫自己的尊严。他们虽然蝼蚁般活在最底层,但却依然每天在为生活奋斗,相互信任和扶持。他们在街头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了人行道日常生活“生命线”和互动网络的一部分。人行道上的工作机会对流落街头的人产生“自食其力”的正反馈,进而一股“康复力量”的无形之力在人行道上形成。劳动促使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中心从酒精和毒品中转移,促使他们劳有所得和发展友谊。在第六大道上工作的人们不屈不挠地坚持着,努力着,不放弃希望。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敬意!

 ——16FQS 霍昭彤


《思考,快与慢》

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就像是品尝思想的盛宴,进行思想的旅行。我从中学习到了我们思考运作的两种机制,并结合实际生活时,深刻的理解到诸如大数法则,小数定律,锚定效应等对我们的思考的影响之深。让我反思平时是否会下意识地进行因果联系而曲解事实,是否受到暗示这种锚定效应的影响,是否会带着“偏见”进行预测等等,书中的观点使人受益匪浅,教会我们如何削弱直觉的影响进行决策,减少犯错的可能。

 ——17FQS 马欣

我们一直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当询问对这段时间的满意还是不满时,我们容易转换为——刚刚是开心还是低落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这是一种启发法,将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同时,这也称作记忆自我,受到峰终定律和过程忽视的影响,有限地记下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刻和最后时刻。但是,过程中心情的起起伏伏却是体验自我。为了满足体验自我,我们通常会延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事实上,影响我们做决策的是记忆自我。我认为关注需要做的事并让自己的印象转变为喜欢能够显著提高快乐指数,也能提高做事效率,进入心流状态。在决定休息前不妨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也能提高对长时间的工作时间的评价。

 ——17FQS 吴钰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展现了自己对判断和决策的理解,这种理解受到了近几十年来心理学领域新发现的影响,用一种简单而又吸引人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令人受益一生的智慧。作者在书中讲述了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大脑中的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并详细说明了系统1的无意识运作和系统2受控制运作的区别。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快思考和慢思考。

  ——17FQS 徐溦

读这本书时,印象最深的是后见之明这一现象,后见之明的影响对决策制定者而言是巨大的,它使得人们对于决策的评估不是依据过程的好坏来判断,而是通过结果的好坏来判断,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决策制定者们不愿意冒风险,而是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办法,也就埋下了利益冲突的种子。读这本书使得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受到了光环效应的影响?是否也产生了结果偏见?虽然我们可能在往后的行事过程中可能仍旧无法完全能消除各种偏见,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至少可以使我们在做出结论前能过反问自己。

 ——17FQS 颜珊月茹



午日的倦气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读书分享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书使我们沉下心来,领略书中的情感。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思想和灵魂也受到了熏陶。相信每位同学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