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学子在暨南大学第十届翻译竞赛中取得佳绩
5月14日,暨南大学第十届翻译竞赛评选结果出炉,经过学校翻译专业老师的匿名评审,最终选出20篇优秀作品。其中我院两位国际新闻专业学生在比赛中获奖,2016级王若寒同学荣获汉译英组二等奖,2018级邹冠尔同学获得英译汉组三等奖。此次比赛充分发挥了国际学院全英教学的优势,两位同学表示以后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再接再厉。As far as Im concerned, translation is the most basic skill for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to the world. All of us are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making the Chinese voice heard by the world.--2016级国际新闻王若寒See every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your skills and put all your efforts into it. Then you will make it.--2018级国际新
2020/05/15
-
国际学院港澳台侨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期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5月15日下午,国际学院港澳台侨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期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明,学生工作辅导员余佳佳、杨璐瑶、方葳、何思琦、尹秋颖、封小龙,二期部分优秀同学和全体三期同学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会议由方葳主持。首先,刘明进行致辞。他表示,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促进来自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的同学间的融合,最终目的是打造助力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共同体。他祝愿同学们在计划中学有所成。随后,余佳佳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她表明,复合型人才培养致力于从思想、学业、全球胜任力、对于生源地贡献四个方面,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计划将开展思想引领、领导力提升、职业引领、传统文化研习、文化考察五大板块的主题活动,并简要介绍了项目的下设平台全球医疗科技工作室,鼓励成员联系老师加入工作室项目组,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她强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潜移默化”,希望大家认真出勤,及时反馈,大胆提出建议。接下来,第二期三位优秀同学进行了分享。来自18IJ的叶侨斯同学将参与计划形容为“利用平台红利”。她表示,通过计划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让自己对于自身定位更加清晰,让自己更懂得取舍和规
2020/05/15
-
优秀香港学子升学分享 14CM廖珞蕴——继续追梦吧!
廖珞蕴国际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 Clinical Medicine目前被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MMedSc生殖医学及临床胚胎学提供conditional offer升学思考与经验分享01是怎么考虑继续升学的呢?在暨南大学的六年时间里面,我们慢慢从一个懵懂不知的少年,到今天成为对医学充满热情的医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我所学的知识,还有在医院见习的经历。我认真考虑过以后想在妇产科发展。而妇产科又分为产科,妇科,还有生殖。了解清楚后,感觉生殖这一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不孕不育,试管婴儿等这一类的课题是我们之前课本上接触不到的。对此,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现在的不足。所以根据这个目标,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更加了解生殖医学的情况,我报读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生殖医学及临床胚胎学的课程。02香港升学和内地升学的区别有哪些?在我准备继续升学的过程中,我同时报读了两地的大学,一间是中山大学,另外是香港那边的大学。但我选择在香港升学,因为香港升学和内地升学有很大的不同。内地生需通过考研才能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而且每所大学对录取研究生的要求不一,考研门槛比较高;而港澳台生在内地升学需通过港澳台生研究生招生考试
2020/05/11
-
保质量,挖潜力,学以致用——国际学院外籍教师用好网络平台指导学生积极抗疫
疫情期间,国际学院教师积极贯彻“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互动平台,确保网课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Pallavi Jayavanth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她将社区医学的课程内容与当下疫情结合起来,通过课前和课后主题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和创造力潜能,让学生不断适应网课,并学以致用,制作科普视频,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更好做好防护,尽己力,助抗疫。Pallavi教授说,“疫情给教育形态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网络教育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了互动的桥梁。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得以不断释放自身的学习和创造力潜能,也让他们在面对疫情时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步入医学事业的学生来说,适应力是成功的关键。”文字|Dr. Pallavi Jayavanth
2020/05/09
-
国际学院本科生莫子艺(中国香港)、何奇彧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发表学术论文
2020年4月,国际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莫子艺(中国香港)、何奇彧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同年级MBBS专业学生Soundarya Panneerselvam共同完成研究论文Open versus 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该论文被国际骨科知名主流期刊BMC 旗下的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期刊接收,并将于5月见刊。论文指导老师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运动医学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我院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班主任李劼若医生风雨铸剑,初心不减2014年,我背着背包,手拿一个行李箱独自出发,“下一站是广州东站”,火车广播在车厢内徐徐响起。作为一个香港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广州的地界。中三那年,我天真地向别人说我想当一名医生。但随时间的流逝,我慢慢把这颗种子遗忘在了内心深处。然而,当中学文凭考试的成绩公布后,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报读了广州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临床医学系,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录取通知书。遗忘在内心
2020/05/02
-
香港暨南“侠医”王乔峰:面对疫情,医者不能抛弃病人
王乔峰疫情的发展态势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敬的人和事。最美的不是盛放的花朵,不是漫天红霞流云、不是风霜雪月,而是奔赴疫情前线,奋力替中华大地上拼搏出一个春天的那些“逆行者”。人物关键词暨南大学2004级国际学院医学系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员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医生协会理事会理事《点‧求诊》作者义工组织“义医同行”创始人之一01仁心侠医坚守香港抗疫前线香港人喜欢看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襄阳被围而援兵未至,郭靖、黄蓉带领一帮义士死守襄阳,他们不会埋怨为何援兵这么久还不到,不会埋怨城中食物不够、装备不足。武侠精神就好像香港精神,医者好像侠士,在任何情景、面对任何危难时,帮助有需要的病人,是我们决不能忘记的初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香港爆发,近日香港北区医院外科医生王乔峰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医护工作者形象。王乔峰大学时曾在暨南大学学医,毕业后回港考取执业执照。他介绍,暨南大学此次派出包括呼吸科、重症治疗医生等在内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内地很多医护人员,远离家乡,与亲人分别,义不容辞地走向抗疫前线。”他说,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医护人员甚至因为防护装
2020/04/26
-
优秀香港校友黄海龙——保持用功好学的态度,才能持续进步
黄海龙(香港)国际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Clinical Medicine香港医务委员会执照 LMCHK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员 MRCS(Ed)结 缘TVB电视剧集《妙手仁心》可以说是不少人的共同记忆,于黄海龙而言也不例外。一个电视剧集在黄海龙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医学梦”,立志未来也能用精湛的专业知识救治病人,心怀仁德,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医生。志向高远的他在升学考试中失利,并没有去到香港本地最理想的院校,幸得多方了解,得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设有全英文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Clinical Medicine),便毅然选择报读,开启了自己追寻梦想的旅途。求 学在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这六年求学过程当中,黄海龙和同学们一样,课余时间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赢得了几个排球比赛的奖项。当然,在紧张的课业之下,黄海龙深谙用功好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功课自然不会落下。他表示自己在大学时代学习到了大量的医学知识——正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他此后的外科实习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导师很放心地给了黄海龙很多的实践机会。黄海龙说,真正参与到病人的救治过程,亲眼看着病人康复出院,是一件“获得了很大成功感”的事情。这段实
2020/04/23
-
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主题班会——疫情下医学生的使命:过去现在和未来
3月20日下午,国际学院临床医学的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场网络班会,会议主题为:疫情下医学生的使命:过去现在和未来。会议由明伟杰博士和辅导员方葳老师主持。No.1过去 会议伊始,明博士带领我们回顾了历史上的疫情。过去所采取的措施与现在类似,人们戴口罩,政府新建医院收治患者等。明博士向学生们提出为什么疫情再次发生的问题,这亦是大家应当思索的问题。No.2现在时间轴转向2020,起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超市仍旧拥挤,人们准备年货。对于新冠肺炎的未知造成感染患者数量的骤增。然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人们的配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宅家抗疫,口号宣传,严格测温等在全国各地可见。同学们从明博士展示的图表中了解到大多数患者均为轻症,约占80%。60岁以上的人群易感,其中患有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情较为严重。明博士亦与同学们讨论不同国家的抗疫做法,如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新加坡追查入境人员的行程及美国政府的一些举措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疫期间,国际学院的志愿者们为传播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做出了不小贡献,同学们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制作推文等等。明博士对这些同学们的付出表示肯定与赞扬!No.3未来
2020/04/23
-
优秀香港学子就业分享——16CPA陈于康——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陈于康(香港)国际学院2016级CPA广东海大集团岗位:内部审计员就业考虑与经验分享01是如何决定在内地就业的?在暨大读了四年书,也算是对广州这座城市有了情感联系,而且因为暨大在广州的知名度和认受性较高,求职通过率也较好。其次是内地的经济发展很快,大湾区人才战略下机会更多,上升空间更大。当时综合各方考虑以及周边城市的就业情况,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线,就选择了先在广州就业作为起点。随着香港的政治舆论的发酵,就业环境变得不稳定,而且自己对香港行业职场等了解有限,也有听说香港公司对内地学校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就没有选择去香港就业。02怎么选择行业的?我读的是会计学专业,职业规划也是想从事和专业对口的工作。之前已有在八大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外审的实习经历,对审计行业产生了兴趣;而外审和内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外审是按照标准审计程序执行;而选择进入集团的内审部,可以接触到内控,风险管理等,会更加全面和灵活,能培养自己管理建议者的思维和逻辑,这能对我未来的职业道路打下一些基础。03简历有没有什么技巧呢?在写简历的时候,会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四年来的经历,比如学生会的工作让自己学到了什么技巧,参加的活
2020/04/16
-
喜讯——国际学院本科生吴怀亮以共同第一作者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
2020年4月,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吴怀亮以共同第一作者(排第一)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以“Facemask shortage and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 COVID-19 ) outbreak: Reflections on public health measures”为题发表研究论文,为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与地区提供公共卫生政策建议,其指导老师明伟杰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国际学院本科生何宗霖为参与作者。2020年1月,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往的临床研究认为适当手卫生结合口罩佩戴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措施,但是全球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口罩短缺,健康民众是否需要配戴口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口罩生产国,占全球口罩产量的50%,然而实行全民口罩佩戴政策给口罩供应带来巨大负担。文章总结了在疫情期间实施的各项公共卫生政策,并根据中国口罩的产能、进口、消耗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口罩供应情况,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