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第一课 | 科技、教育、人才:共筑强国梦

Date:2025-03-31 Source:国际学院

3月26日下午,国际学院院长汪勇教授在石牌校区富力教学楼203教室给国际学院的学生带来了一场以“科技、教育、人才:共筑强国梦”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他以多个领域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引入,结合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点明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性,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科技腾飞:智启未来新篇章

首先,汪勇带领同学们回顾了2024年影响人类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第二次青藏科考、谷歌量子芯片精度突破、“星舰”助推器回收成功等成果,涵盖物理、生物、医药、计算机、航天等多个领域,引发同学热议。汪勇接着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在多个指标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要坚持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和新质生产力,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占据先机。

国策领航:共绘发展新蓝图

接着,汪勇带领同学们学习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过去的一年是冲突与挑战中求和平、机遇与风险中谋发展的一年,大国博弈和竞争愈发激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稳中有进。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的规划编制之年。我国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的重点任务,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作为侨校学子,同学们应充当“一带一路”的使者,传播好中国声音。

汪勇引用《哪吒2》全球票房登顶、deepseek打破欧美AI垄断和扭秧歌机器人春晚首秀等鲜活案例,说明年轻创新力量在中国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突破起重要作用。他鼓励同学们投身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让青春在创新中闪光。



教育为本:筑牢强国新根基

最后,汪勇总结了我国教育兴国的成就和目标。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国民素质显著提升。如今,我国教育由规模化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应坚持铸魂育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全员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汪勇表示,同学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要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本次思政第一课上,汪勇以生动的讲述和详实的案例为同学们梳理了科技发展成就、解读了国家发展战略,阐释了教育强国使命。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站在“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汪勇号召同学们要勇担时代使命,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投身科技前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何一澜 图片/曹嘉诚 初审/张驰 复审/孙绮芸 终审/汪勇)